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社区办事>党政综合

中国南水北调历史法治文化价值的探讨 ——中渠是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文化之基

来源:检察风云河南|发布时间:2022/4/15|点击:11893
摘要: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有史以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一渠清水平稳送北京已8年,累计调水480多亿立方米。这一工程应称为中渠,以别与其它水利工程。只有从法治的角度探讨,才能使用水治水有更刚性更稳健的保障;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才能使用水治水可持续、更持久。中渠一定是新时代中国最持久的富民工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文化之基。

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有史以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一渠清水平稳送北京已8年,累计调水480多亿立方米。这一工程应称为中渠,以别与其它水利工程。只有从法治的角度探讨,才能使用水治水有更刚性更稳健的保障;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才能使用水治水可持续、更持久。中渠一定是新时代中国最持久的富民工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文化之基。

世界各国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尤其在古代是举全国之力才能完成,对中国以农业为本的超大型国家体,水利工程更显必要,一部治水史就是一部治国史,国家因水而兴,因水而亡。中国人对水寄寓美好的品德,南水北调一渠清水送北京,更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创举。

一、 世界著名的治水工程

1、马里卜坝。马里卜水坝坐落在阿拉伯半岛南端也门国内,它曾是古老也门的辉煌见证。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中期。是该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坚固,存在时间最长(历时一千多年)的水坝。水坝兼有蓄洪和灌溉的效用,它不但有效地控制了洪水的泛滥,而且使广大地区成为沃野,在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笔下,也门意为富裕、幸福的国土。最后废毁在公元570年,其灌溉系统也报废,赛伯伊平原也再次成了沙漠,迫使当时5万多人离开家园,也门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宣告衰落。

2、两河流域治水工程。公元前三十世纪中期,苏美尔一阿卡德王国建立之后,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洪水治理工程。他们主要靠大规模的挖沟修渠、疏导洪水的流向以分散其流量,给洪水留下出路。这样不仅治理了洪水,而且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当时的统治者就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水利设施的合理利用。公元前十七世纪汉谟拉比国王兴修汉谟拉比渠,起自幼发拉底河中游,直达波斯湾。扬水装置的采用,使高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

3、古罗马的引水工程。公元前4世纪左右,古罗马城已成为意大利中部的大型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为了解决城市的生活用水问题,公元前310年,第一条古罗马建的饮水渠是地下引水渠,开创了人工引水入城的先例,全长16千米。公元前144年建设了第一条引水明渠,全长90千米,其中空架桥部分长度为16千米。古罗马建设了超过10条引水渠,每天可供应14万立方水。部分渠道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最早的公共饮用水系统首推古罗马的公共供水渠,还出现了高达四五十米的双层、甚至三层高架引水渠。

4、美国加州引水工程。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型引水工程,主要为城市与工业供水。1974 年建成水库21座,总库容71亿立方米,输水干支渠5条,总长1028千米,水泵站15 座。

 

二、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1、良渚古城遗址的外围水利系统。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成熟水坝系统,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坝。古城年代距今5300-4300年,大坝修建年代距今约50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这样规模宏大的、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不仅有规模宏大的城市系统建构,更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的水利工程。良渚古城的城址与水坝工程的土石方量经考古人员统计测算,发现已达到1005万立方米,该体积几乎是埃及胡夫金字塔石土方量504万立方米的两倍,展现了良渚社会具有大型工程的组织管理能力。良渚人精心构建的水利工程不仅仅用于农田灌溉,同时还具备治理河流、水上运输、防范台风带来的巨量降水对城址的威胁等功能。

良渚古城的水坝建筑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坝建筑,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其堤坝材料是良渚人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发明,就是用草茎包裹了泥块做成,学名为草裹泥,使用现代发现的加筋土技术,可谓当时世界上的水利工程奇迹。此外良渚人通过高低坝水利系统,把水位抬高,然后从深山里把石材、木材、竹材等放到水里,通过翻坝的形式运下山来。良渚人精妙的治水智慧与超强的水利工程设计、组织、实施能力,造就了可比肩五千年前其他世界古老文明辉煌的良渚文明。

2、郑国渠。公元前246(秦王赢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千米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150多千米,灌溉面积约4万多顷,持续发挥作用100多年,韩国耗秦之计变成了强秦之基,数百万亩土地变成旱涝保收肥沃良田,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3、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使水旱灾害严重的偏僻之地变为天府之国

4、灵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了将岭南百越地区纳入中国版图,便派屠睢为主帅,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但秦朝的大军一出发立即遭到百越的顽强抵抗,加之岭南山路崎岖,粮饷转运困难,以致秦军受到重创,三年兵不能进。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督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转运粮饷。公元前214年,运河凿成,也就是今天的灵渠。全长37.4千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联通了南中国的水运网,使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和兵源补充,秦军迅速统一了岭南。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

5、京杭大运河。它南起杭州向北达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修建时间跨度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隋炀帝经多年努力于公元610年开通洛阳到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千米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隋王朝不惜人力物力开挖大运河,这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对南方的有效统治和南物北运的关键。

元朝定都北京后,又花10年功夫,新的京杭大运河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至明、清朝期,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建立以运河为基础,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南方和中原各地与都城紧紧联在一起,成了王朝统治者主要手段。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从丹江水库东岸的南阳市淅川县渠首调水,输水干渠地跨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公里,总长1432公里。工程于20031230日开工,丹江口水库大坝顶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淹没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整个库区移民34.5万人,其中河南省16.4万人、湖北省18.2万人。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将达到年均130亿立方米。20141212日,历时11年建设的中渠正式通水。截至20223月,自淅川渠首累计调水入渠达48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亿多人,间接受益4亿多人。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主力水源。南水润北国格局初步形成。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称谓中渠的价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已有八个年头,她应该有一个历史厚重、深沉内涵、通俗又简洁的名字。我认为称之谓中渠是符合其历史地位的。

1、南水北调工程国家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中渠既有中线之意。

2、中线输水干渠在河南境内长达730多千米,流经中原文化腹地,河南一个说中的地方。称中渠包含有中原、河南之意。

3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其上有金文:宅兹中国。古中国是以登封市告城镇为中心的河洛平原地区,渠道就在其旁穿过,中渠也有中国之意。

4、《中庸》所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该书是子思所著,是儒家文化重要的经典。

东汉郑玄: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中庸是用中的哲理。

5、据《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历来被认为是尧舜禹等圣人递相授受心法真传,被儒家认为的十六字心法,是儒家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其核心要义就是用中为民。

清华简有《保训》篇,首次披露周文王在位50年病危时,对姬发(周武王)的临终遗言。讲述了两个故事:一是舜为平民时,劳作在历丘而得中,不改变名和实,恭敬奉行中,后得帝位。二是上甲微因其父王亥被有易部落国君绵臣所杀害,求河伯时而得中,谨记不忘,代代相传,至到成汤,而得天命。我得中时间不久,传给你,一定要谨慎不懈怠,恭敬不放纵,有所成就,你也一定能得到天命。结合周文王所倡导敬德保民的思想,《保训》篇应该是周文王要求周武王,用中为民,用中为天下的理念。

中渠也是用中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6字的来历。

认为字来源我国古代天文学,测日影的仪器,即直立于圭上的木杆子。圭是地面上的土堆。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宋小淳在调研南阳多处岩画的基础上,于冬至节又带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八位著名的天文历史专家,到南阳市卧龙区谢庄乡田营村考察该处圆盘状凹穴岩画,认定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日晷,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测日影定时间的实物。这个是有要求的,测日影时要始终与圭成垂直状态,为此古人就在表的顶端的八个方位,分别放下八条线丝,这些线丝呈均匀分布,就表明圭表垂直,此时的表,才称为。野外风多,尤其大风吹来表的线丝都吹飘起来象旗子一样,商朝造甲骨文的人把此像称为字可能最早来源于南阳测影定时的天文活动。

中华先民从混沌初开,蒙昧走向文明的数千年历程,用一个字来展示华夏民族的心旅成熟的过程大概只有用这个字可以。形于南阳,成于河南,定于中原。用中渠之名可以表达对河南,尤其南阳人民几十年极大牺牲和付出;中渠在中国传统文化为至大、至善、至美的境界。

五、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是治水史

中国是农耕为本的国家,山川河流众多,频繁发生洪灾的国家。一部中华文明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与洪水不断作斗争史。水治则民安,政权统治合法性存在;水滥则民乱,水因朝庭而泛,也意味这个朝代趋于灭亡。我国古代多个政权因水而兴,因水而亡。

1、良渚文化

良渚古国因治水而兴,也因大洪水而亡。考古资料表明良渚社会通过利用水利基础设施缓解洪水,并能灌溉水稻而生存1000年以上。当时最先进的水利设施在军事上能够防御敌人,遇到外敌入侵时能快速大规模调动民众出击:经济上能够成倍的提高运输能力;农业上涝时防洪,旱时能灌溉农田;政治上具有强有力的部落高效管理,从事各类产业的百姓直至形成一个能够高效运转的国家统一体。水利工程是一个枢杻把当时部落的上上下下人的生存和利益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考古专家分析,4300 多年前可能持续了数十年的极高降水时期。季风暴雨导致长江及其支流发生严重洪水,即使是精良的水坝和运河也无法抵御这些大量的水,由于低洼地排水不畅使大洪水淹没,迫使良渚人放弃了他们在太湖平原的都城和住所,最终导致整个良渚文明崩溃。

2、大禹治水而获天下

《孟子·滕文公》记曰:大禹治水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大禹胸怀天下黎民苍生,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功地疏通了河流洪水,治水有功,虞舜才将帝位传给了他。启凭借其父亲在天下的崇高威望于公元前 2070 年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篇章。《竹书纪年》记载: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帝癸三十年,瞿山崩。夏桀时除了暴政,陨石坠地,地震无水,河水断流。大旱缺水的天灾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3、秦国借助水利工程为建立大统一的中央王朝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大将司马错带兵攻占了巴国和蜀国。李冰父子通过修建都江堰,成功将岷江控制分流,把成都平原从以前的洪涝多发,治理成一个水旱从人、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秦王嬴政理智认识到关中地区平时缺水,但在雨季,泾水等河流却又四处泛滥,让郑国主持修建长达150余千米的超级水利工程。渠建成后,通过引入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使得整个关中平原土地肥力大大增加,物产丰富的大粮仓,为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秦王朝提供强大物质经济支撑。灵渠的修建使任嚣帅领几十万大军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草和武器,为平定和统一两广及南越等南方之地奠定了物质基础。

4、京杭大运河为唐、宋朝的繁荣和明、清朝的统治具有不世之功

隋朝因修建大运河极大消耗国力而亡。却给唐朝的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开元盛世时万国来朝,中国诗歌高潮,首都的大气开放、流光似锦的气派和北宋开封的繁华富庶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都离开京杭大运河支撑。她使南北交通便利快捷,大批南方物质源源不断,滚滚滚北上,大量人员交往的便捷分不开。也是唐朝后富庶的江浙之地成了中华大地经济、文化中心。至明、清两代大一统时期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为维护国家的大统一,功不可没。

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了中华大地人类的文明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在中华大地人类文明的腹地。她像时间的老人能够见证人类从古猿逐渐进化,适应环境发展几十万年的艰难历程;见证东方的先祖从使用石器和工具与自然见抗争茹毛饮血的峥嵘岁月;见证着东方大地人类文明的第一露曙光;见证中华夏先民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发展征程;见证炎黄先民从战争的杀戮到握手言和融为一体的历史时刻;见证华夏先民为与自然灾害抗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辛创业和各部落而相互牵手,共同拼搏治理水患感人场面;见证诸侯割据到大统一中央王朝形成;见证着汉武帝金戈铁马开疆扩土的气势和万国来朝高雅华贵的开元气派.....所以中渠自南阳向北流淌的的不仅是清澈透明的甘露,也是包含着华夏民族自古的文明揉成了泥土浸润在水中所形成的文化元素。

1、远古的证明

南召云阳杏花山猿人牙齿化石距今71—23万年。湖北郧西神雾岭白龙洞先后发掘出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八颗,已有两颗牙齿化石被考古专家鉴定,距今约50万年。说明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在60多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2、许昌灵井人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关于非洲一地起源说还是多地起源说一直争论不休。许昌灵井遗址发现的两颅骨距今10万年左右,一个颅骨的脑容量比另一个明显大,许昌灵井人颅骨的研究对破解这一时纪争论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旧石器时代遗址

我国的考古学如同现代科学一样从西方学习,并逐步发展,起步较晚。在世界考古文化界以前没有太多发言权,尤其旧石器时代。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极为迅速,南召的小空山遗址发现大量旧石器时代的典型石器,如阿舍利手斧、尖状器、刀状器等。沿渠向北的许昌、郑州、新乡、河北石家庄都有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说明在1万年前在中渠的两侧有大量的人类生活交流等活动存在。

4、中华大地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平顶山贾湖遗址是9000年前先民生活的场所,出土有5孔、7孔的骨笛,龟甲上刻画符号,龟甲内有数量不等石子,陶器内残留物经化验分析是酿酒的残物等等,颠覆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认知,他们不仅能够捕鱼、狩猎、采摘、更有农业的收获。不仅有美酒的陪伴,还有笛声音乐的分享,在此生活了2000年后去向哪里?至今还是个谜。但是把后来各地逐渐出现的文明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做出推测:贾湖先民与周边部落尤其从南方迁徙过来的先民形成中原的裴里岗文化。后受当时的生存环境恶化,如受到水灾。使部落的主流向西与大地湾遗址的先民交流形成了融合产生了仰韶文化;一部分继续向西经过甘肃、新疆北部达西亚,来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路的战争、商业贸易、婚姻交流,上千年的集体迁徙、上万里的行动,战争需要金属器物,贸易需要文字记录,婚姻需要财富积累,迁徙中的交流、融合、警觉和审视,更高层次的文明由此而产生。7000多年前迁徙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当地先民的战争交流就形成了楔形文字和青铜文化等文明。历史学家根据文字记载认为产生这些文明的是来自东方的黑头人;贾湖部落的一部分成员北上在河北邯郸形成磁山文化;并与南下的兴隆洼遗址的先民融合形成了红山文化;一部分向东到山东泰山形成了大汶口文化,而后沿海岸继续南下形成凌家滩文化,继续往南达浙江杭州于5300年前形成了良渚文化。

58000年以来中渠两侧的人类文明星罗棋布

1)、南阳黄山遗址。该遗址在中渠流淌紧邻的南阳卧龙区蒲山镇的白河西岸的二级台地。由河南省文物考古队从2019年开始挖掘的黄山遗址,虽然工作三年多,但只是冰山一角。从考古地层地剖面看,从底向上依次是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层。并挖掘发现7000年前属于仰韶文化的面积达120平方米的独山玉作坊,是中国最早的规模化加工玉器的基地,也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现。中原乃至华厦玉器加工的源头终于找到。玉石文化具有明显的昭示作用,形成了玉器是王权的象征,甚至形成了美德如玉的传统文化。考古学家还在黄山遗址西侧发现了一条仰韶和屈家岭文化人工运河以及一座码头。这条人工运河宽27米、深7米、长500米左右,与东、南、北三面的古河构成了大型环壕聚落,面积近30万平方米,已入选2021年十大考古发现。考古队长马俊才讲这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2)、郑州巩义的双槐树遗址。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该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据专家分析最有可能是黄帝时代的都城。并发现有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也应是世界上最早对北斗星象观察记录的天文实物。以淮阳平粮台遗址的龙山文化,出土的黑陶薄如蛋壳,乌黑光亮。

七、4000多年华夏都城依中渠而阵列

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多年考证,人类的先祖为了便于取水,依河流而聚集,所建的城邑、都城都选在河流或两水交汇的二级台地上。

4100年前禹都阳城在登封告城镇,其后夏都迁到洛阳堰师的二里头。并在其后不同历史阶段的商朝、西周、东周、东汉、隋朝、唐朝等十三个王朝共计长达1500多年的洛阳建都史。

成汤建商朝都城即亳都在郑州,商后多次迁都,盘庚帝又迁都到安阳小屯的洹水旁的殷都,安阳是七朝古都。开封自夏朝帝杼迁都至此,是夏朝历时最长的都城,帝杼、帝芬、帝芒时夏朝国力达到鼎盛。其后的魏、辽、北宋、金等十一朝古都。

邯郸共有赵、曹魏等十个政权在邯郸境内建都。

邢台具有3500年建城史和灿烂文明,是先商之源。历经五朝古都,商朝的第十四任国王祖乙九年(约前1438年),迁都于邢,其后西周初年的邢国,战国的赵国,常山国(赵国),后赵国等相继建都,邢台为帝都600余年的五朝古都。

保定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

向北达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自西周初年封召公于燕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后的辽、金、元、明、清在此建都。可以看到大禹治水以来的4000多年的历史中,中渠的两侧非常的繁华,大小王朝的都城星罗棋布灿若星辰。

八、中渠两侧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华夏民族重要历史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大多聚集于中渠两侧。大多历史学家上古神话传说,常有此事,但被后人代代相传,传成神话。盘古开天传说多集中在南阳的桐柏与泌阳之间盘古山。夸父追日多集中在南阳邓州的构林。相传人类始祖伏羲生于甘肃天水、长于河北新乐、殁于河南睢阳。炎帝的故里在随州。炎黄二帝会盟发生在南阳市丰山。蚩尤率领九黎民族向北征伐炎帝的指挥部就在南阳,并留下大量中原岩书岩画。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大禹治水的故事多在中原。启帅兵打败伯益建立夏王朝。成汤率军大败夏桀的鸣条之战而建立商王朝。周武王姜子牙率军于牧野战败商纣王而建周王朝。刘秀故里在南阳,发于南阳,壮于河北,建都洛阳。元朝忽必烈建都北京。明朝朱棣重修紫金城并迁都北京,一直到清朝都城都在北京。历史人物不计其数,老子供职洛阳,葬在周口。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南阳人。酒圣杜康、诗圣杜甫、北宋大儒邵康节、程颐、程颢洛阳人。画圣吴道子禹州人等等。中渠两侧的重要历史人物引领中华五千年社会发展的方向。

九、水的德性

 1、古圣先贤对水的赞誉

1)、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对水性的观察和思考,认为水的物性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贯穿在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无为而治,以柔克刚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孔子盛赞水有九德,而对王权象征的美玉也只给予五德的评价。水形百变,其性不易;水至柔而有骨;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百仞不疑;万折必东。

3)、孙吴在《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只有水,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4)、太极拳的创立者张三丰等人参悟水的本性,把强身健体的太极拳与水的特形直接相关,太极拳的理论原则就是以柔克刚,太极拳动作的一招一式也是水之道的现实写照。

2、水对人习俗和人格的影响

以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的人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拉肚子,是水土不服,有经验的人出差就带几瓶家乡的饮用水就解决问题了。我们长期生话在当地,除了直接饮用水,还有吃的当地植物,也都是通过土壤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溶于水中被根系吸收而产生的根茎叶花果,当地的动物也是在吃了植物的基础上所生存的。一方水土培育了一方生活习惯,北方多吃小麦面喝小米粥,南方多吃大米饭。湖南湖此四川多吃麻辣,广东多吃甜食等特色。一方水土还形成了局部的特殊疾病或长寿乡村。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性格,如北方缺水形成了人彪悍、刚毅的特点,南方水多形成灵秀的特点,中部的水较为均衡,形成了中庸平和的性格特点。中渠是南方之水入北国之口 时间久了北方之民众的口味、语音、习惯乃至性格都会发生潜移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江浙一带虽富庶,但不可能成长久的地方割据。宋朝初年赵匡胤重修《百家姓》第一句:赵钱孙李,是为表彰江浙吴王钱俶,认清大局自愿归顺中央王朝,并为朝廷出兵打仗,出粮草以资助。南北共饮一江水,南北方易形成感情认识价值观念等文化的共同体,中渠也就变成了和谐之渠。

3、水是生物之源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30亿年前的原始海洋,最原始的单核细胞但具有光合作用的蓝绿藻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进化演变过程。海洋生物到陆地的爬行类动物,再进化成哺乳类动物,至到几百万年前才出现类人猿而逐渐演化成人类。地球海洋有14亿立方千米,占地球水的97.5%,淡水仅占2.5%。水依靠太阳这原始动力,进行水的循环,以常见的三种形式进行水的神奇更新,并遍布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由各种形态的水互为联结成就一体的。现在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能够溶解一切,水能够包容一切。水就有这么神奇而伟大的力量。

4、水是生命之本

水占成年人体重量的70%多,这与海洋覆盖占地球之70%多神奇的相似,水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是人体七大营养素(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之首。水比食物对人体更重要,若不进水七天左右将失去生命。

十、水与华夏民族重要节日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是人类长期生活生活实践中对自然某一属性如山、河相处相融和人类密切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精神值得长久教仰和传承的接点。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构成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

1、三月三上巳节

春天是万物萌发.大自然欣欣向荣,上巳是三月三日,正值春意昂然,男女青年激情澎湃之时,男女借踏青交流之际。《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与女指春游在河边谈情说爱的男女。

曲水流觞。是大书法家王羲之记述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与大将军谢安等名士42人,在会稽山下兰亭的流水边,饮洒作诗的诗集而作的《兰亭集序》的故事。

2、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家想到是屈原、粽子、龙舟。《太平御览》: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逐渐演变为吃粽子来祭祀怀念屈原。赛龙舟也演变为用龙舟在水上竞渡来纪念屈原。

3、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人们都会想到神话的牛郎织牛的爱情故事。民间在这一天丢巧针的习俗,七七这天中午女青年的把针投水中,针在水底的折射出不同影像,以期神佑心灵手巧。广东还有取七夕水,七夕鸡叫第一遍时所取的井水河水,经久不变味,并有清热去火治热病的神奇功放。

十一、水与法治

法的甲骨文。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曲的人。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所以具有法的意思。法的核心思想是公平如水。要法治还是法制,从1997年时这个问题尚属于法律界争辩不休的热点议题。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其实是一次重大的观念变革,法学界希望中国抛弃硬如刚刀的法制,实施公平如水的法治,强调人民的主权,丢掉人治下法制。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多年来,沿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我国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民守法;各地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表明中国不仅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而且要从治国方式上根本抛弃人治。为了加强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已于202218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有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才是刚性的约束和长远的保障,是南水北调后续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十二、水权与陆权

庄子《津人操舟》仲尼回应颜回: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而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其车却也。说明了人与水长期相处相融合的过程中,人适应水性,即使没有操过舟的人,驶舟也会像陆地驾车一样适应。

百年海军的概念是一个国家打造一支成熟的海军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海军人员与大海、军舰的长期磨合并融入的过程。特拉法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此战前法国的海军无论从军舰的数量、吨位、武器装备、海军人数及训练都略胜英国一筹,180510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中国明朝中期以前,虽然大部分时期都是陆权称雄的大国,但我们的海权也是世界上可视范围没有可比的海权国家。宋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我们是绝对的海权强国。近代500多年来,世界上相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九个大国,都是以海权而称雄天下。后者取代前者多为海权国家的人口基数,而当时败下阵的法国、德国、苏联都是长期陆权为后来才兼顾海权的国家,如英法、英德、美日、美苏。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之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国海军经历了最黯淡的百年时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是打破美国携盟友围堵遏制中国的战略破局之路。也表明中国不仅需要强大的陆权,也需要有强大的海权。中国的海军正在崛起中,正在打造中。一个有14亿人口的中国,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与我国接壤14个国家和连海的8个国家,中国没有陆权国家不稳,没有海权国家不富。中国是目前唯一世界上真正可以同时打造海权和陆权的两权国家。美国一直是一个海权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有短暂的两权国家的能力,但战后专心经营的海强国思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利用海权强国的力量打败了日本。在朝鲜战争中利用海上的优势进行仁川登陆切断朝鲜的后勤补给线,使朝鲜军队大溃逃,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虽然我们的武器装备,和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不在一个层次上,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直达到美国主动谈判,停战为止。真正显示了中国陆战之王坚强意志。中国成为一个海权国家,也就是水权国家的文化基点就在中渠,中渠和海军都是在十八大之后新时代真正打造和崛起的。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执政的重要文化之基也在中渠。中渠文化的原点就在南阳,因为她不仅是中渠的起点,而且还有淅川县几十万移民的奉献牺牲,南阳人民的博大胸怀,南阳各级政府格局担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称中渠是对淅川人民搬迁牺牲精神的肯定,是对南阳人民无私奉献的肯定;是对中原文化博大厚重的肯定;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从历史的维度看,新时代的任何一个具体工程,都不可能与中渠相提并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执政的重要文化之基,更是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最大的文化支撑。

十三、建议南阳应做好:

1、建一个水文化博物馆,展现世界尤其中国古代及现代的水利工程,水文化的道德精神。

2、建一个水文化的学院,研究水文化当代精神,如何保持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及运送水途中水质各种细微变化。

3、建一批国家级遗址公园,如黄山遗址公园、不见冢遗址公园、南阳岩石文文化公园。

4、策划一部中渠建设戏曲,提升《丹水颂》。

5、策划一部《话说中渠》的文化纪录片,以中渠两侧的长远历史文化为背景,毛泽东主席所提的概念和几代人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6、创作一部以淅川移民生活为背影的电视连续剧。

7、打造一个国家级经济、历史、文化大论坛。南阳为中区展现出历史的担当和时代奉献,中渠造就南阳荣满中华和名冠天下。

 (作者:周付祥)

 

热门标签:中国南水北调历史法治文化价值的探讨 ——中渠是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文化之基

版权所有:《检察风云》杂志社社会工作站 河南站
Copyright © 2018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1003551号-1
联系地址:郑州市金水区新闻大厦13楼 监督电话:0371-60222791 传真:0371-6022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