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化解民愁-- 星期三接访纪实
来源:检察风云|发布时间:2020/7/9|点击:12658
摘要:杨洼村位于镇西三公里处,是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古老山村,全村318户1380人,相传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的原址就在这里,传统文化时代相传,村里所有人都奉行和睦敬孝的传统美德,可是就在这样的和睦祥和的大家庭里却隐藏了一段黑暗的邻里纠纷,并且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
《检察风云》河南检察专刊 (编辑 杨坤 供稿 杨增林 张玉宾)杨洼村位于镇西三公里处,是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古老山村,全村318户1380人,相传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的原址就在这里,传统文化时代相传,村里所有人都奉行和睦敬孝的传统美德,可是就在这样的和睦祥和的大家庭里却隐藏了一段黑暗的邻里纠纷,并且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
杨洼组张某某和黄某某是古年朝代的邻居,张某某按照新村规划拆旧建新,新房往东移,于是房子西边黄某某门口不远处腾出来点空地,在他的意识里这仍然属于他,1998年春自行在此种了两棵杨树;但是,邻居黄某某可不是这样想的,黄某某认为按照新村规划时,他的房子规划到这了,这片地自然就属于他了,于是没过几天,黄某某就要拔掉这两棵杨树,两家因此事各不相让,大动干戈。最终在左邻右舍的劝说下,两家都算冷静下来,不再诉诸武力了,可是张某某一家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先是找村里,后来又跑到乡里县里,并且咨询了律师;而黄某某虽然没有往外跑,但对这个事的态度一点也没有改变,逢人便说,这树他不拔掉,长大了我也不让他放;就这样,两家就此事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一眨眼十多年过去了。到2019年这两棵栽时只有指头粗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经买家评估可以卖到1500元了。张某某更增强了卖树的欲望,年底找了买家去放树,黄某某搬了一张床睡到树下,大有以死相拼的架势,并且与放树人员也大吵一架,这下张黄两家的疙瘩俞结俞死,矛盾也俞来俞深,简直成了隔世的仇人.我和村“两委”人员不断上门协调,黄某某态度很坚决,树自己也不放,长老死也不让张长河放;张某某也十分固执,树是我栽的,不让我放,准备央人打架也要放。我们连续上门协调基本上都不凑效。党委政府真是雪中送碳,2020年4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周三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责任组长、法律顾问、乡贤等聚集村党群服务中心实施村级大接访,小史店镇党委政府出台了星期三村级接访相关制度,支部要抓好党建,支部要做好引领,战争年代有党就有振地,有党就有胜利,和平建设时期一样,只要有党员,只要有支部,再大的问题,再难的问题也要把它解决掉。解决问题的东风来了,我们要抓住时机,我们支部又一次开会举手宣誓,不能让他们两家结仇,不能让他们两家范愁!第一个接访日我们相关人员召开了会议,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
再次登门,谈话中了解张某某发了愁:硬放树要么会打大架,整不好还会弄出人命,黄某某态度也有缓和,自己身体也不好,再坚持下去对自己也没啥好处,我看到解决问题的时机已到。我暗下决心,把这两棵杨树解决掉,把他们两家的愁化解掉!这一次我们把他两家都叫到党群服务中心,首先肯定了他们各自积极的一面,又都严厉地批评了他们的错误想法,接着支部书记把各级党委政服对服务群众的政策法律,以及对上访群众的环接要求等都认真细致地讲了一遍,并把周三接访这项制度详细地进行了阐述,并把印好的告知书发给他们双方,法律顾问殷先生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老党员利用邻居关系、亲情关系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亲情、乡情打动讲解,最后支部书记又严厉地说,以上这一切都是各级政府为解民愁化民忧,让我们老百姓,有事不但可以说,而且说了还要得到满意解决,而且还不用跑县里跑省里跑北京,而且也不用花一分钱,也不用给任何人递一根烟,双方在这强有力的政策感召下、亲情的感动下都做了让步。在双方同意多人见证下,支部书记宣布了困扰他们两家二十多年的两棵杨树的处理结果:两棵杨树归张某某所有,并马上放掉,这两棵杨树所占居的这片地块暂有黄某某经营使用,以后由村里统一规划使用。问题解决了,张某某笑了,黄某某笑了,临走出服务中心的那一刻,张某某他爱人回头对我们所有在场的人笑着说了一句:“我给全村的人都说说,有问题了星期三上村部来解决!”我们也都笑着回答:“欢迎!”
常言说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搬不倒的墙,我们要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周三大接访和“一月五会”制度,利用党群服务中心这块主振地,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发挥基层治理组织的主导作用,着力加强村级治理,全面提升了人居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热门标签:党建引领 化解民愁-- 星期三接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