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议是你们调解,毕竟你的女儿和男方还没有离婚,I不要把矛盾激化。法院下判决容易,可是这样你们两家的仇恨就更大了,所以,我建议先把民事案件调解好!”
12月9日下午3时,记者在刘玉欣办公室,看到她正给两位当事人端去茶水,耐心地做着调解工作。当事人是原告的父亲和堂哥,因女儿起诉男方离婚,在离婚案件审理时,男方把女方直接架走,时间达长44个小时,构成非法拘禁,被梁园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这是一起因民事案件转化来的刑事案件,如果不把民事案件解决好,只是单纯地给男方判了非法拘禁罪,那会给女方带来隐患,可能还会引发更大的案件。”这就是当天上午刚庭审完,下午刘玉欣就马不停蹄调解的原因。
“对待每一起案件,都要有‘工匠精神’,才能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从事法院工作20年来,刘玉欣的工作岗位在变,但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情怀未变,坚守“工匠精神”的初心未变。连续多年度被评为优秀政法干警;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被梁园区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誓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刘玉欣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河南大学法律硕士学位。1999年从部队转业至梁园区人民法院以来,历任民事三庭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双八法庭副庭长,2015年4月任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刑事速裁庭审判长、员额法官。
无论在什么岗位,刘玉欣都以严谨的作风、敬业的态度,践行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为司法事业和社会公平正义默默奉献。在她身上完美体现除了一种让人敬仰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对党、对人民、对法律忠诚、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行为表现。
今年3月26日至27日,梁园区人民法院在永城市异地公开审理了鲁某等18名被告人涉黑案。为顺利审结这起影响较大、光案卷就有三箱半的涉黑案件,作为审判长的刘玉欣进行了认真准备。庭审从3月26日上午9时40分开始,除中间休庭就餐1个小时外,当天庭审进行了10个多小时。3月27日的庭审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检验了她的庭审驾驭能力、事实认定能力、法律适用能力。两天时间的庭审异常紧张,刘玉欣脑力和体力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虽然案件审理顺利结束,她的心理压力也得到了部分缓解,但庭审的后续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案件的合议、撰写判决书等,每向前走一步,既让刘玉欣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又让她倍感心力交瘁。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商丘市区后,刘玉欣不是第一时间休息,而是整理案卷,拟写判决书,通过连续几天的时间,长达100多页的判决书终于完成。担心出错的她,又审了一遍又一遍。
2018年以来,刘玉欣共审理涉黑涉恶案件8起,判处被告人50余人。在审判工作中,她准确把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刑事政策,依法严惩各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办案质量与效率,确保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
“刑事司法裁判中,容不得万分之一的失误,每次下笔都必须慎重。每个判决书都可能出现问题,作为法律人要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而且要对得起自己的法律良知。”刘玉欣经常这样说。
多年的刑事审判,不仅给她带来了丰富的大要案审判经验,也让她常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尽管如此,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坚持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存有一丝合理怀疑,用严谨诠释司法公正,用公正赢得司法权威,誓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勇做审判质效的“开拓者”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审判管理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曾长期从事一线审判工作的刘玉欣,从接受审管办工作的那一刻起,迅速转换角色,紧紧围绕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四大职能任务,积极探索审判管理新模式,完善审判管理各项流程。
她大胆尝试新的管理理念,规范审判管理制度,被告审判全流程信息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常态化,精准分析审判运行态势,为院领导决策提供正确依据。她通过对各业务庭、员额法官个人进行审判质效评估、审判绩效考核,实现对审判工作的宏观管理,并对审判经验进行总结。
刘玉欣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查看审限跟踪监管情况,对审判活动全过程中可能影响案件效率的重要节点进行预警,关注全院是否有即将超期的未结案件。然后,对当天重要的各项通报内容进行安排,整个审管办所有工作人员随即进入高速运转状态,全天保障和服务全院审判执行工作开展。
司法统计是审判管理的重要工作,审管办每年提取、制作的各项数据统计表达1000余份。数据统计可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搬运”数据,而是需要从数以万计的数据中筛选、提取、汇总、校对,并统计归类,步骤非常繁琐,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繁琐的工作。
记者在《梁园区人民法院审判运行态势和质效情况分析通报》上看到:今年1-11月,该院共受理审判类案件14221件,同期增加1621件,同比上升12.87%;旧存案件1018件,新收案件13203件,审结11603件,结案率为82.15%,另有6000余件执行案件,案件总数已超过20000件。
此外,刘玉欣还查看各项质效指标数据、分析运行情况并及时发布提醒信息;接收上级法院发布在各个工作群和OA办公系统中的工作安排及通知,逐项落实,按要求准备各类审判管理分析报告及相关数据;全天候关注浏览临审限案件,随时督促提醒;每天在法院管理群里发布关于审判业务及系统应用的学习经验以及文件信息。
“审管提示:1月—11月审判运行态势和质效情况分析已通过内网抄送,请注意查阅。”
“审管提示:截至12月9日,我院还有未结案件,请注意审结日期……”
这是梁园区人民法院的工作群,每天最多的信息,就是刘玉欣发送的审管提示,俨然已经成为了审管办的催促群。
“每个月的案件审结工作就是天天在群里催,10天一预警,5天一通报,最后一天跟着法官走”,提起自己的工作,刘玉欣很自豪,累并快乐着:“作为审判质效的‘开拓者’,我们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案件质量评查是提高案件质量、促进司法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审管办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刘玉欣对每一件案件从细微入手,进行全面审查、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汇总。
“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不像老师改作业,只要判断对错就行了,而是要精准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的整改意见要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令承办人心服口服。”对于案件评查,刘玉欣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精益求精,务求透彻,深度评查到问题的实质。
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的严格,使一些法官有抵触情绪,认为评查人员注重纠错与惩罚,可能会造成承办法官与审管办人员的关系紧张,评查人员也因此有点泄气,不敢也不愿进行深度评查。
刘玉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更新观念,注重防错与评优,换种方式和角度去工作,消减承办法官的抵触情绪,使其密切配合审管办工作,积极主动地提高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
通过看、听、评、报等各种形式,梁园区审管办团队拿捏好评查的每一个细节,从未评错过一个案子。
刘玉欣的大胆创新,使审管办工作在全省法院系统实现了从“后”到“前”的蜕变:
2017年,该院受理各类案件17483件,结案率94.38%,在全市结案占比16.39%,人均结案472件;
2018年,该院受理各类案件19899件,同比增长13.44%,审执结17997件,同比增长9.16%,结案在全市法院占比18%,收案数、结案数、结案占比、人均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并居全市法院第一位;
2017年,群众执法满意度92%,在全省法院系统位列第34名,2018年,群众执法满意度94%,呈逐年上升态势……
甘做攻坚克难的“擎旗者”
在全面抓好审判管理工作的同时,刘玉欣还承担着部分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其带领的审判团队,2018年以来共审理刑事案件260余件,判处被告人400余人,成为审判台上的名副其实的铿锵玫瑰。
近年来,法院工作量成高压态势,“白+黑”、“5+2”成了法官们的工作常态。因为工作需要,每到月底的那几天,刘玉欣晚上12点回家都成了常态。
当法官难,当好一名女法官更难,尤其是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刘玉欣几乎无暇照顾家里的一切,每天早出晚归。因为案多人少的原因,她还要加班写判决书。在这种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她从没有对工作敷衍、塞责过,也没有对当事人漠不关心过,再苦再累,她脸上始终洋溢着春天般甜美的微笑,想方设法为当事人诉讼提供各种便利,千方百计减轻当事人诉累,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始终让当事人心中感到热乎乎的。由于长期熬夜工作,让她患上了甲状腺疾病,常规体检、活检穿刺……在商丘市一家医院做手术前的准备时,她没有请过一天假。直到与上海一家医院约定好手术时间,她才安排好相关工作后,趁周末向领导请了病假。手术后,她仅仅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就返回了商丘,在家休息不到一周后返回工作岗位。住院期间,她还每天发送审管提示、督促结案。
在刘玉欣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她母亲写的亲情寄语:“以事为鉴明心智,以人为鉴正言行,摒除私欲终身乐,廉洁清正一身轻。”刘玉欣一直以她母亲的寄语来要求自己。
每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有感召力的旗帜。刘玉欣是一名军转干部,也是同期转业的干部中第一个通过司法考试进入序列的法官,在她身上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从双八法庭到审管办,可以说,她就是一位坚韧不拔、攻坚克难、勇创一流的“擎旗者”。
担任双八法庭副庭长后,她与其他法官齐心协力,使法庭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一等功一次,相继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省优秀基层人民法庭”称号。2017年、2018年,梁园区人民法院审判质效各项指标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在平凡岗位上锻铸“工匠精神”的刘玉欣,已经坚持了20年,未来,她将竭尽所能一直走下去。
( 融媒体记者 魏健 供稿 王建华 )